跳到主要内容

规模效应

规模效应指规模增大后对经济效益的提升。相较于网络效应,规模效应相对容易理解一些。

规模效应的原理

假设企业的 “利润 = 收入 - 成本”,而成本分为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 固定成本:一定时间周期内,不受业务规模大小影响的成本,例如:办公设备、中后台人员薪资、办公室租金
  • 可变成本:业务规模变化线性相关的成本,例如:一线员工、原材料、流量获取费用等


即:


利润 = 收入 -(可变成本 + 固定成本)

假设可变成本是收入的 50%,即毛利率为 50%:


毛利率 = (收入-可变成本) / 收入

其利润变化如下图所示: 01

随着企业收入规模(订单规模)的上涨,毛利额逐渐扩大,减去固定成本后,利润也会随之上涨。


收入-可变成本 = 订单量 * 订单单价 * 毛利率

当规模达到 Breakeven 点的时候,利润由负转正,即收入覆盖了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在临界点时:


收入 = 可变成本 + 固定成本

这就是规模效应,利用规模化后的更多毛利额抵消固定成本的支出。每增加一份边际收入,固定成本就会被摊得更薄,带来的边际利润增幅更大。 02

为什么规模效应如此重要

规模效应与融资的关系

一级市场融资是让投资人相信你未来收益的行为,投资人出资解决当前的亏损问题,然后从未来的收益中分一杯羹,算的是 Profit - Investment / Time-spent 的账:

03

因此,投资人、创始团队、愿意加入这份事业的员工均是希望未来 B 能够显著大于 A,规模效应越大,赚取回报的效率越高、越快:​​

04

但现实是残酷的,创业九死一生,大部分创业团队根本走不到 Breakeven 的那一天,例如在融资款耗尽时,依然没有实现 Breakeven,难以继续筹措资金:

05

又比如,规模效应的可持续性不强,是通过不断提高成本率带来的不良收入增长,这种情况下,规模越大越亏,创始团队需要更强劲的说服力才能持续获得融资,让投资人相信成本率会在未来下降:

06

规模效应是利润,也是护城河

除了对利润的期许外,企业也应该关注规模变大后成本率的逐渐改善,不单单依靠规模带来的利润,还需要叠加经营改善带来的额外利润

07

因此,已经占据规模优势的企业,获取单位收入所需的成本比起初创的企业要低许多,自然可以动用更多的利润来争夺客户。所以,初创企业既需要不断投入打磨产品,又要在市场上与更有规模的同类企业竞争,难度变大。

提示

AI 领域有脱离大厂投资的新兴产品吗?他们与大厂竞争的优势是什么?

为什么规模化后企业的可变成本率会下降?

常见的原因:

  • 产品经过长期迭代打磨,帮助内部效率不断提升;
  • 掌握的数据越来越多,各种基于算法、经验的判断和决策更加准确,换来更高的收益概率;
  • 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认知,品牌力更加强;
  • 积累的供需方逐渐变多,更有机会推动、叠加第二曲线获取新的商业回报;
  • 如果你的产品具有网络效应,则可能出现指数级的效率改善。

但是在规模变大后,企业不得不面临反规模效应,比如:京东有 17.9 万名员工、沃尔玛有 220 万员工。如此巨大而复杂的劳工关系、每年的薪资上涨都会让企业的管理不堪重负,企业内耗开始加剧,固定成本逐年提高,一线工作效率开始下降。

而效率下降必将带来企业的战斗力、灵活度下降,这时候需要非常警惕市场的格局变化,不要被新兴技术企业突袭。从 0 到 1 的企业注重 PMF 验证,从 1 到 10 的企业注重经营能力,而从 10 到 100 的企业则应该不断消除管理的臃肿,保持 Day One 的初心。


经营:负责选择正确的事;

管理:负责把事情做正确。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飞轮效应,而飞轮效应的核心驱动因素便是规模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