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产品经理的基本素养

总结一下互联网产品经理最重要的几项基本素养,排序不分先后,都很重要。这些素养在不同职业阶段的重要程度会发生改变,可以帮助大家理解目前自己所处的阶段和短板。

另外,我一直觉得交互设计、PRD 撰写、项目管理等大家常会提及的专业能力并不是产品经理最核心的竞争力,只要不断在产品岗位上进行实践,这些相对比较容易掌握。反而是以下这些偏向于个人素质的能力更值得被关注,这些素养的差异才是真正将大家差距拉开的关键。

共情

共情不是取代他人痛苦,也不是与他们融合为一,也不止于与他人感同身受那么简单。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看,共情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理解他们的情感与经历,同时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同理心能够让我们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这是一种还原场景的表现,尝试去理解用户为什么这么做。进而,产品经理需要让自己再次代入到这个场景画面中,让用户开始活动起来,沿着时间线,对可能做的每一个动作结果进行感受,看看自己的喜怒哀乐,并记录下来。

在梁宁老师的《产品思维 30 讲》中,开篇就强调了共情的重要性。产品经理培养共情能力相当重要,它关系到一个最核心的能力:让自己成为用户。我想,大部分产品经理在日常工作中总会认为用户能理解,用户会操作。以产品经理的视角去看待产品,你永远会得到 "正确" 的结论。因为你对这个产品太熟悉了,接下来应该进行哪一步操作,点击这个按钮背后的逻辑你了然于胸。

但用户并不知道,用户的操作甚至并不会跟着你设计的产品路径走,对于产品些许的卡顿,用户会理解为软件卡不好用,而无法理解原因是因为加载的代码和资源过大。对于一个交互上的小巧思,用户会觉得操作好奇怪,而不会惊叹产品经理做了一个好设计。共情能力能够很好地规避产品经理 "自嗨" 的情况,理解用户视角。

沟通

如果说共情能力是产品经理成长的心法,那么沟通能力可以认为是功法,沟通是一种能力。和许多人不同,我一直认为沟通是团队协作中的核心要点。在需求评审、项目推进、双周汇报、职位评级等等场景,都需要产品经理能够清晰地表达诉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比方在某次需求评审中,研发质疑你这个功能的设计不合理,你是否能说明你设计的初衷和设计原理?在某次汇报时,Leader 提到某个数据过大/小,你如何去解释数据变化的原因?在其他场景下,你还可能需要协调许多不同部门的利益,避免让理性讨论陷入部门利益的阴谋论中。

沟通更重要的一点是统一思想。让设计、研发、测试部门能够理解你的想法,而非甩锅给领导或者业务部门。对于提出需求的负责人或者业务部门,你需要理解需求的背景和最终实现的效果,向上级提出你的意见,做好向上管理,起到桥梁的作用。

责任心

责任心是产品经理迈向极致的一个环节。回顾一下自己的经历,有没有某一刻你觉得做了某个动作,某件事会变得更完美?

假设我没有屈服研发的压力,加上或删掉了某个环节,而不是觉得 "就这样吧"、"反正也无所谓",是不是用户体验会更好,产品侧能够拿到更好的反馈?假设领导许久在群里没有催发周报,同时有几个同事漏发,你也觉得不发也好像没人管、无所谓,干脆不写了?

或多或少,在日常工作中你都会遇到这种情况,但要清楚你的选择并非关乎工作,而关乎自己。如果你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就坚持去做,即便最终结果错了,你能够收获经验而不用付出任何成本。如果别人都偷懒不去做某件事,比方说关注产品数据、写周报月报,你坚持去做了,你会对你的产品有更深刻的认知。虽然做不到吾日三省吾身,但是否积累了更多的思考呢?

热爱学习

学习是东亚小孩无法逃避的话题,是使命,也是魔咒。我觉得非常离谱但又能理解的一点是,大家在大学前会学习非常多的知识,但在工作后完全失去了自主学习的动力。我身边的朋友,尤其是高考大省的出来的,普遍的观点是,以前学太狠了,现在一点知识都看不进去。已然是 PTSD 了。

回到主题,强调学习的原因是不同行业有各自的业务场景。比方说我的岗位是证券产品经理,那么假设我大学的专业不对口,此外没有接触过产品经理的工作,那么我就需要了解证券行业所有的相关知识以及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如果不进行高强度的学习,你可能并不能适合做产品经理。

同理,掌握基础的业务和产品知识后,你可能还需要学习:

  • 数据分析(工具使用、数据埋点、SQL 查询)
  • 竞品调研(行业分析、产品分析、功能清单)
  • 用户调研(小组讨论、问卷调查)
  • ...

每个大类都可以拆分成许多小类。这也是为什么说产品经理是唯一适合多学科交叉任职的岗位,因为要学习的内容非常多。

So,Let's 看手册吧,慢慢查缺补漏。

广泛的兴趣

拥有广泛兴趣可能是产品经理最不需要强调的一点?我所认识的(年轻的)产品经理都非常有特点。有的私下是鼓手,有的是自行车骑手(大佬级别),望尘莫及...

兴趣广泛的好处有很多,诸如汲取灵感、打破思维僵化、创新等等。但我觉得重要的是,兴趣能够平衡好工作和生活。做产品经理免不了加班加点,如果像我一样回到家还接触产品相关内容,有时候会觉得是一种折磨,在没有好的 idea 的时候,面对屏幕完全写不出一丁点内容,太痛苦了。

兴趣也不仅在跨工作上体现,作为产品经理如果能够:

  • 理解做出很好的设计
  • 读过代码,理解一些底层结构
  • 掌握数据查询和分析
  • 配合过测试做过版本迭代的测试和验收
  • ...

那么就能够很好地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大致了解某些功能的实现方式是否的确很困难,版本的估时和人力是否合理等等。

习惯逻辑思考

逻辑思考是产品经理需要具备的能力之一。此处不再赘述,详见什么是产品思维?

善于抽象

抽象是解构产品功能的最终环节,在什么是产品思维?中我们提过,抽象得好,后期产品发生大调整的概率就少,而且还能保证产品架构的稳定性。

热爱写作

如果你在国企或者大型企业,即便是互联网性质的产品经理,都免不了需要写各自报告、汇报、文档。面对乙方、合作商,你还需要写好项目说明书和商业合同,更别提最基础的需求文档、Roadmap、功能说明书了。文档写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其他人如何看待你的能力。可不要让别人内心 os:"写成这样还当产品?"

PS:来自友方部门的抱怨:"许多产品经理特别喜欢甩过去一个说明文字极少且需要耗尽脑洞理解为何如此这般的 PRD,对于其他部门的人来说真的非常痛苦。"

想象力

关于想象力,我们可以聊一下海龟汤的故事原型。海龟汤源自一个经典谜题:一名男子走进餐厅点了海龟汤,喝了一口后自杀。让玩家推断出现象背后的故事。这个时候靠逻辑推理可能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过于离奇。要想解决这个谜题,需要提问者有想象力和同理心去发掘真相。

换种情景,假设现在是 2013 年,你想要探索一种新型的电商体系,不同于淘宝、京东,你会想到什么?黄峥的团队想到了社交电商,后来诞生了拼多多。同样的时间,假设现在市面上的电商市场普遍认为四、五线城市的用户没有消费能力,缺乏线上购物需求,作为产品经理,你能够想象到这批人的潜力吗?

想象力很重要,在 AI 没有走红之前,谁都想象不到 ChatGPT 带来的影响如此巨大,Cursor 能够改变写程序的方式。往更远点思考,是否未来会出现 AI 遍地都是的情况呢?到了餐厅,可以由 AI 推荐点单,回到家,AI 帮你打开了空调,冻好了一杯冰可乐。AI + 硬件会让我们想象中的世界成为可能。

当你觉得市场完全是一片红海,没有任何机会的时候,正是发挥想象力的好时刻。

耐心与热情

关于耐心和热情算是人的优良品质了,无论你是否是产品经理,保持耐心和热情相当重要。耐心能够让你等待到一个合适的机会,持续在你认为正确的方向前进,最终会等来曙光,如大家熟知的 AI 和新能源,很久之前都是不被看好的行业。

保持热情,我觉得挺难的。就我来说,我没办法做到无止境地持续输出写作,人总有疲惫的时候,保证自己对产品有赤子之心就好了。

BTW,对回报有信心,对贡献有激情

共勉~